进入蓝袜,对Eric而言是一个很奇妙的缘分。
从幼儿园起,我们就很重视Eric身体素质的锻炼,而他也显示出比普通同学更强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。5年级之前,我们尽可能的让孩子尝试多项运动。如:跆拳道、足球、篮球、羽毛球、游泳等等。孩子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,其中跆拳道经过6年的坚持已经获得了黑带一段。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,从2019年起孩子的学习和运动仿佛进入一个卡点,让身为家长的我一度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恐慌。
棒球对于我这种70后而言,印象只存在于日本动画片《棒球英豪》里面。当我真的去了解这项运动的时候,有几个点深深的戳中我:
它是一项不挑身高体重相对适合亚洲人的运动;
它是一项需要大量策略和智慧的运动;
它是一项非直接身体对抗的运动;
它是一项能锻炼专注力的运动。
这几点很符合孩子的特点,所以,当机立断,我给孩子约了试训课。
我们的初次试课是在深圳湾,一脸不乐意的Eric气鼓鼓跟我说:“妈妈你逼我来的,我没有兴趣,我很快就会走的”。一到训练场,热情的课程顾问老师接待了我们,并给孩子介绍了教练,先让教练教一点他的基本动作再慢慢融入团队。奇迹般的,一节课下来,从开始的万般抵触到孩子兴奋的跟我说:“妈妈,我要打棒球!”然后一路上跟我叽叽喳喳的说自己一节课学到的关于棒球的规则、教练如何手把手的教他、教练如何厉害等等。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久违的活力,欣慰至极!
我们在深圳湾训练严格来说不到四个月。这四个月期间,我们一周上四节训练课。我不断从教练和课程顾问的反馈中,发现孩子的进步。特别感恩的是,Franky教练和课程顾问老师,还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跟我交流孩子的情况,用朋友的身份帮我面对一些孩子青春期的情绪化的问题,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职工作。虽然孩子刚接触棒球,但是教练也给他机会让他去参加力所能及的棒球比赛。
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场校内的比赛中,孩子所在的球队输了,每个人都很沮丧。Franky教练带着他们围成圈做赛后总结,教练刚柔并济的“男子汉”作风,让孩子们很是服气。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技术输,人心也不够齐,对待比赛也没有全情投入。
Eric回家破天荒的跟我分享这次教练给他们的“训话”,完全不像之前对待批评的抵抗的心态,他非常认可教练的批评,也更加崇拜自己的教练。
由于孩子的努力和较好运动素质,我们在2020年9月被Franky教练推荐到中山公园棒球场参加精英队的训练。几次训练下来,周六周日两天6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、团队内部高手如云,让孩子备受打击,一下子对棒球失去了兴趣。
有次训练结束后,Eric跟我说:“妈妈我不想在中山公园训练了,我想回深圳湾,我在这边太“渣”了。如果不能回深圳湾,我也不想打了。”我马上求助于“万能”的教练团队。教练们毫不含糊,给我们最积极的反馈和支持。果然,经过教练们更多对他的关注、及时的鼓励等等,陪伴孩子度过了最难熬的“升级打怪”时光。
特别是我们每周增加一节日常训练课,在良性循环下,孩子棒球水平突飞猛进,训练热情也随之高涨。每周都无比期待周四的投手课和周六周日的训练和比赛课。毫不夸张的说,这近一年下来,除了身体不舒服,Eirc还没有缺席过一次训练。
U13的台湾籍主教练Coach Chen,是名“严师”:孩子因为忘记带球帽不敢进球场,我不得不开车带孩子折返回家去拿;也有孩子因为迟到害怕被罚体能训练,不敢进球场。
但他让Eric服气的更是他的投入和专业:周四1个半小时的投手课,他经常给孩子训练到2小时,还亲自给孩子做身体放松;每次训练结束,还有感恩环节,这种仪式感让这些从小生在蜜罐子的孩子慢慢有了感恩的心。
在中山公园校区这近一年,我们积极的参加了每次比赛,Eric也慢慢从开始的打酱油到能为团队贡献得分。每次训练后,听他在车后座叽叽喳喳跟我分享,他们用什么策略,今天学到了什么招式,还有教练们的风趣的对话等等,我都感受到了孩子满满的幸福。在今年4月的蓝袜校区争霸赛中,他所在的U13金鹰队,竟然夺得了冠军奖杯。这座小小的奖杯,回家被孩子放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,无比骄傲。
上周,Eric收到教练为他准备的一份“惊喜”:一个有他名字和剪影的棒球“专属手套”,鼓励孩子在出勤率、训练态度、执行力、进步速度等方面的优异表现。Coach Chen给我的一段留言,我一字不落的念给孩子听。他说:“我只是想教会他的就是,就算以后不打棒球了,做任何事情的时候,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!”。
感谢教过Eric的所有教练们,
你们给一个12岁的孩子
树立了真正的榜样!
我们在蓝袜刚刚开始,未来可期。